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学习力教育中心
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受财力和体制的制约。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形成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财政管理体制,北京市实行这一体制持续30多年,这期间曾试行郊区县财政包干,有力促进了区县经济发展和增收节支,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彻底改变了旧的体制。
1950年3月至1952年,北京市实行统收统支体制,1953到1970年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1971年中央对各省、市实行了“定收定支,收支包干,保证上缴(或差额补贴),结余留用,一年一定”的财政管理体制。
1978年,财政部选择北京市等四省市试行“增收分成,收支挂钩”财政体制,三年不变。
1981年北京市财政局发出《关于郊区九县试 ......
上一篇: (六) 农业发展资金
下一篇: (八) 农村财政政策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