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人不喜欢说话,尤其不习惯于在公众场合说话。“不喜欢说话”的意思实际上是不想说、不敢说以至于不会说。
为什么不说?其原因无非是出于一种卑怯的心理,怕贻人口实,怕招惹是非,怕得罪人,怕负责任,所谓祸从口出,言多必失,沉默是金等等都在告诫人们少说为妙。
所谓“不说”,不是真的不说,而是不说真的,也就是不说心里话,不说实在话。中国人有句口头禅,叫做“说句心里话……”或“说句老实话……”,就是提醒听的人其他话都是言不由衷的假话、套话、空话,下面要说的这一句才是真话——究竟是不是?鬼才知道。
中国人往往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得很深,据说这叫做韬光养晦,被誉之为胸有城府,赞之曰沉稳老练。如果说话没遮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样的人不是被讥为夸夸其谈、哗众取宠,就是被斥之为自以为是、目中无人。那些心直口快的人常常遭到这样的棒喝:“就你知道?就你会说?你不说,谁把你当哑巴了?”言下之意,谁都知道,只是大家心照不宣罢了。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心里明白,但要装糊涂。所谓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云云,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然而,且不说是否真的心里明白,就这种装聋作哑、明哲保身的生存策略究竟能保护什么呢?“不说”就是默许,就是纵容,就是姑息养奸,最终则是害人害己。多少不合理、不合法、不合道义、不合人性的事情在人们故作高深的沉默中滋生蔓延,它已经并将继续毒害着我们的生态环境,从而危及我们每一个人。
说话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力,也是一个人最内在最强烈的冲动,它是如何被压制和被剥夺的呢?我们又是如何心甘情愿的放弃了话语权力的呢?
我们知道,小孩子天生爱说话,而且无所顾忌,然而,对孩子们的唠叨,大人们很少有耐心倾听,更谈不上给予必要的鼓励和赞赏,相反,倒经常是漠视、讥笑甚至训斥。入学以后,孩子的言语表达更是被强行纳入成人的语法系统。他们的各种奇怪念头和不合常规的言行不断地被纠正。我们的文化是一个充满着各种禁令的文化:不许大声说话,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做小动作,不许开小差,不许看这种书,不许做那种事……这些禁令是通过话语霸权、温和的暴力、耳提面命的说教等等方式灌输给学生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于不动声色之中剥夺了孩子的话语权力。尽管他们还在说话,但却说着同样的话;他们还在交往,但不是真情实意的交融;他们才十多岁,但已经暮气沉沉,老态龙钟……我们终于完成了对个性的围攻和剿杀!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循规蹈矩是创造的大敌。我们一方面疾呼“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一方面又用釜底抽薪的办法不遗余力地摧毁这个动力之源。
给孩子自由,给他们犯错误的自由,给他们反抗既存的文化和社会秩序的自由,给他们对一切被视为神圣的东西进行亵渎和冒犯的自由。历史上的任何进步都是基于这种亵渎和冒犯,正是这种被视为邪恶的冒犯行为给那些已经僵死的社会和文化秩序带来生机和活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认为,鼓励孩子大胆言说应该成为中小学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在课堂上,更要在校园生活的其他时间和空间里给学生自由交谈、辩论和演讲的机会,在这些活动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参与者。只要组织得力、引导得法,一定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这对协调人际关系、加强人际沟通、缓解学习和生存压力,对提高学生交际能力、表达能力、认识水平和参与意识,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乃至提高民族素质等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面对众人,张开嘴巴,说!说出你的快乐与痛苦,说出你的愤怒和不满,说出你的感觉和思考,说出你的个性和风采来!
上一篇: 如何指导孩子交友
下一篇: 质疑“孩子第一”父母不要总是“自我牺牲”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